貞觀藥孽長生狀元_第二章:伏牛山劫難與新生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二章:伏牛山劫難與新生 (第5/10页)

br>
    大魔神萬萬沒想到對方竟還藏有如此神奇的武功,更料不到有人能將他這必殺一擊完整奉還.猝不及防之下,他只來得及運起護身氣勁,便被自己的終極殺招狠狠擊中!

    "噗——!"

    他龐大的身軀如斷線風箏般倒飛出去,重重砸在山岩之上,鮮血狂噴,已然重傷.

    而蘇清晏亦不好過,強行施展"寰宇寂滅"反彈遠超自身負荷的絕招,使得他經脈受損嚴重,內力幾乎耗盡,踉蹌幾步,幾乎站立不穩.

    場中一時寂靜,只剩下二人粗重的喘息聲.蘇清晏心念電轉,自己傷勢極重,對方雖傷得更重,但底蘊莫測,久戰必生變.他擁有無盡歲月,何必於此地爭一時之長短?

    他強提一口氣,穩住身形,對着掙扎欲起的大魔神平靜說道:"既然閣下如此鍾愛此地,從今日起,這老鴉岔堖之頂,便讓與你了.青山不改,綠水長流,咱們...後會有期."

    言罷,不待大魔神回應,他便拖着幾乎散架的身軀,一步步,踉蹌着向山下走去.用了整整六日,他才勉強壓制住體內肆虐的異種真氣與嚴重內傷,隨即毫不猶豫,再次踏上了前往樂山凌雲窟的漫漫長路.唯有那洞中的血菩提,方能助他儘快痊癒,並在武道上,尋求那至關重要的下一次突破.

    恆山隱居,塵心再暖

    自老鴉岔堖與那如神似魔的笑驚天一戰後,蘇清晏雖僥倖得勝,心中卻無半分得意,反而警鐘長鳴.他深知,武道之途如逆水行舟,僥倖之心絕不可存,唯有持之以恆的精進,方是立身之本.

    然而,蘇清晏對自己的認知極爲清醒.他並非那種無師自通,自創一派的武學奇才.他本是唐朝狀元,一個文人,陰差陽錯才踏入了武者的世界.他的天賦在於   "學"與   "改"——若有明師指點或祕籍參照,他能迅速領悟,乃至青出於藍;若無,他便如無根之萍,難有根本性的創造.他最大的成就,便是將那達摩祖師的"般若金剛指",歷經數百年揣摩,去蕪存菁,逐步進階,簡化,昇華,直至創出威力更勝,射程更遠,殺傷力更爲凝聚磅礴的   "菩提金剛指".他追求的,是一門穩定性極高,絕無反噬之虞的完美武學,爲此,他願意花費數百年的光陰去打磨.

    經此一役,他對自身武學體系有了新的規劃."菩提金剛指"與   "斗轉星移"   似乎都已觸及他個人悟性的天花板,短期內難有突破.反倒是那源自慕容龍城的   "參合指",在他手中已臻化境,可謂青出於藍.此指法剛柔並濟,既可於數十步外凌空傷敵,指風犀利無匹;亦能於方寸之間近身搏殺,變化精微.故而,他決意在此後的一兩百年間,主要精研並使用"參合指",將另外兩門絕學暫且封存,輪流潛修.行事風格,也需比以往更加低調,真正融入這茫茫人海,做個默默無聞的旁觀者.

    他離開了老鴉岔堖,輾轉至山西北嶽恆山,尋了一處幽靜山谷,再次過起了離羣索居的生活.在此,他結識了一位名叫   石巖   的年輕獵人.石巖爲人豪爽質樸,時常上山打獵,一來二去,便與這位氣質沉靜,談吐不凡的隱士熟絡起來.從石巖口中,蘇清晏得知如今已是北宋太宗皇帝的至道年間(公元985年),天下承平,百姓安樂.

    這份"太平"的消息,悄然觸動了蘇清晏沉寂已久的心絃,那懸壺濟世,重開醫館的念頭,如同冰封的種子遇到春風,微微萌動.但他並未急於行動,反而更享受與石巖的這份淳樸友誼.石巖時常帶着獵得的野雞,野兔,竹鼠,來到蘇清晏那簡陋的木屋,兩人圍爐而坐,炙rou飲酒,談天說地.石巖見他孤身一人,便熱心地邀請他下山,住到自己所在的村莊去.

    "蘇先生,我們村裏人都實在,互相幫襯,您去了絕不會孤單!"石巖言辭懇切.

    蘇清晏沉思良久,那塵封已久的,對於人間煙火的渴望,終究被這份真誠打動.他點頭應允.臨行前,他至溪邊梳洗,水中倒影卻讓他自己都吃了一驚——數十年的山野隱居,使他鬚髮虯結,形同野人.他凝視着水中那張被濃密鬚髮掩蓋的面容,最終決定保留這副樣貌.這蓬亂的鬍鬚,恰似一副天然的面具,既能遮掩他那數百年不變的年輕俊朗,也能省去許多不必要的關注與麻煩.

    隨石巖下山入村,他的到來果然引起了不小的轟動.村民們都站在自家門口,用一種混雜着好奇,審視與些許戒備的目光,   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