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八十六章 坠面  (第1/2页)
    
第八十六章 坠面
    2000年1月10日,香港。    沈时安这趟来,是为了那天Edward登门留下的三页纸。    项目不大,金额不到八百万美元,走的是一条旧通道。东欧出资,列支敦士登转一道,再落在香港。    他必须亲自来一趟。因为最终协议的法人签字,写的是Kelvin   Chan。    不是谁都听说过Kelvin。    但在过去这几个月,在苏黎世某家基金的季度汇报里,在阿姆斯特丹一场海运融资的条款备忘录上,在列支敦士登一笔债转股附带的风险审计里,这个名字都悄悄露过一角。    不喧哗,不抢头,却总出现在风控争议点附近,落得比谁都稳。    他写过的模型,开始在圈子里流动起来。不是被热议,而是被“沿用”。结构简洁、风险点规避稳,做法并不激进,却总能在边界处卡住临界点。    这种风格很快让人记住了这个名字。    有几个关键项目的内场人私下说过一句:“Kelvin那种模型,你至少得看一眼。”    而现在,这个一贯只在欧洲出现的名字,第一次正式落在香港的交易系统里。    签字过程很简单,文件他已经提前读过,前后不到一小时结束。    沈时安离开写字楼,站在中环街头,没立刻离开。    午后风不大,地铁出口涌出的人群节奏紧凑,商场门口站着几个举着春节促销活动牌的员工,脸上的笑意是程式化的热情。    他没有打的,坐了地铁过海,又慢慢走回酒店。    沈纪雯在忙,他知道。他这次回来也没有告诉她。    下午两点,他抵达酒店。房间在高层,窗帘半掀,落地窗外正远远对着九龙城公园。    他瞥了一眼,动作顿住。    九龙城公园那一片绿,在这个时节带着些灰,风一吹,树影像是晃动的海面。    他忽然想起了什么,转身拿起风衣出门。    青山医院在屯门。    沈时安没提前打电话,也没预约。他报了名字和编号,对方翻了系统,顿了几秒:“……是您当时直接缴的入院押金?”    “她没有身份证。”沈时安淡声道,“当时排不进。”    护士没多说什么,只带他往住院区走。    走廊有淡淡的消毒水味,有几个患者靠在椅子边上发呆,眼神像雾一样散着,只有护士的步伐利索。    陈娟在角落的单人房,靠窗。    她比以前好了不少,皮肤看起来不那么灰黄了,但还是很瘦。身上穿着医院的标准病号服,坐在窗边看着外面,不知在看什么。    沈时安走近时,她没反应,像根本不认识他。    他站了一会儿,低声喊了一句:“妈。”    她眼神动了动,慢慢转过头。    过了几秒,她忽然睁大眼:“你回来啦?”    他没应,只看着她,眼神没有起伏,也没有闪避。    “你爸很快就回来了。”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