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盘脚盘,盘三年  (第2/3页)
在硬吃,忽而觉得有些好笑。    她强忍着,已招呼那小太监将那两个小粽子给撤了。    赵靖终于是味如嚼蜡地咽了下去,齐瞻月并不戳破,赶紧奉茶给他。    皇帝接过茶盅,自己又补了句。    “百姓吃的东西,朕都想尝尝。”    齐瞻月低眉顺眼称了句是,实则已是在埋头憋笑。    她以为赵靖看不见,却听到身前的人说了句。    “你若再笑,朕就传慎掖司的人来。”    那心中本越憋越难以忍的笑意,顷刻间就消散了,齐瞻月猛然抬起头,已换了副一本正经的表情。    “奴婢不敢。”    这才算了。    案牍劳形,红袖添香,对本啜茶,日子过得规律又平淡,眨眼已是七月初了。    天气炎热,蝉也吵闹,养元殿近日的差事并不好当,人人都压着脚步语调,生怕惹了主子更不痛快。    具体的起因,竟是因为一首民间的歌谣:    盘脚盘,盘三年,降龙虎,系马猿。    心如水,气如绵,不做神仙做圣贤。    东屋点灯西屋明,西屋无灯似有灯。    灯前一寸光如罩,可恨灯台不自照。    灯前不见灯后人,灯后看前真更真。    慢道明尤远,提防背后眼,    …………    这本是民间童谣《演小儿语》,讲“蒙以养正”,寓教于乐,借歌谣教导儿童处世为人,读书之道。    内容本寻常。    可却在民间传了点不一样的味道。    “盘脚盘,盘三年”,仿若正对应了朔宁三年,而更直指要害的是这句“东屋点灯西屋明,西屋无灯似有灯。”    百姓中竟有人相传,那“东”与“西”正对应了两个时期的两位皇家人。    前一句的“东”与“西”,裕王是废太子,曾入住东宫,而彼时的七皇子,在皇后宫里,住的就是西殿。    而后一句又恰恰反了过来,裕王被先帝所废,囚于皇城西边的行山德皇殿,并且先帝授太子时,虽不合制度,但依然将西都封给了太子,作名义上的封地,以示爱重。    而如今,太子成了裕王,没了天下只剩一封地,倒好似冥冥中一切都是注定的。    东西对调,各有所指,曾经的东宫成了如今被圈禁在西行山的裕王,这话百姓传得离谱又直白,当年裕王本是太子“点了灯”,最后却是西殿的七皇子“亮了”,登临帝位。    现如今,反过来身处“西位”的裕王,虽未能君临天下,却是“西屋无灯似有灯”的正统。    这番传言本大逆不道,却没由头地传得广,好似完全不遮掩避人。    赵靖经采风太监听来了这些话,虽有气,却也知道实则与百姓无关。    很快,六月中旬,歌谣广为传播后,王淼就上了折子。    折子内容,大概是隐晦地提及,三年来,河南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