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(历史同人)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 第171节  (第1/3页)
    包拯将李妃带回开封,帮助李妃和仁宗母子团聚,又设计让郭槐供出真相。    已做了太后的刘妃知道阴谋败露,自尽而死。    而包拯在这一案中立了大功,被仁宗任为丞相。    这就是最广为人知的一版狸猫换太子。    其他版本有刘妃根本没有怀孕,用狸猫换太子后,把李妃的儿子占为己有啊;    刘妃怀孕生了个女儿,用狸猫换太子后,把太子占为己有等等,最后都被包拯查明真相,揭穿了刘太后的蛇蝎心肠。    刘太后的结局有抑郁而死、有病逝、有打入冷宫,反正结局都不太好。    当然也有结局好点的——狸猫换太子,李妃疯了,太子并没有被送到八贤王处,而是流落民间,刘妃儿子并没有死,顺利继位,多年后包拯查明真相,仁宗觉得愧对李妃母子,便让他们二人团聚。    刘妃因为是仁宗的生母,没有受到惩罚。    还有一些版本刘妃和庞太师合谋,陷害李妃,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,但是儿子死了,只能过继八贤王的儿子之类的。    版本太多了,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了解,清清就不一一介绍了。】    公元1025年,宋仁宗时期    刘娥刚听第一版时脸黑了,但听到后面的诸多版本,她不怒反笑。    大臣们听到刘娥大笑不止,以为她是怒极反笑,连忙劝道:“太后息怒,这都是后人瞎编的,当不得真。”    当然了,您要是从中得到女子临朝称制难以堵悠悠之口的教训就更好了。    看看,这都被写成什么样了。    就一个狸猫换太子,都写出花来了。    不料,刘娥竟道:“哀家没生气,哀家是高兴。狸猫换太子乃子虚乌有之事,那些个酸儒也只能编造出这种谣言来污蔑哀家。    还来来回回就这一个谣言,连编点新鲜的都不会。”    这不就是在说她没有别的黑点可以黑了吗?    大臣们:“……太后明鉴。”    刘娥笑道:“这些话本既然如此受人喜欢,哀家就成立一个专门写话本的文史院,就设在翰林院下,若是有话本写得好都可以投文史院。    哀家会亲自过目,若是觉得好就刊印成书,另外请人编排成戏曲,在民间排演。”    天幕说得对,笔掌握在男人手中,他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,这对女子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。她就让女子来掌握这支笔。    想怎么写还不是看她的意思。    ……    宋仁宗时期    赵祯都傻眼了,虽然从字面意思上不难理解‘狸猫换太子’这五个字,但他万万没想到五个字能写出这么多版本。    而且几乎每一个版本,他都是八贤王,呸八皇叔的养子。    后世到底是从哪里看来的??    皇室绝嗣,从宗室选养子岂是这么随便!就像他,他的养子就是精挑细选,最终选了堂兄濮安懿王的儿子。    不为别的,堂兄赵允让能生,孩子多,赵宗实是他的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